12月8日早,天蒙蒙亮,北方冬日的清晨寒意正浓。在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某工业园区外的空地上,一阵清晰的蜂鸣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飞到那边看看。”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刘少强正在熟练地操控着一架环境执法无人机。
天津市今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以来,广泛开展了科技练兵行动,除利用无人机、热成像设备外,还充分运用移动执法、在线监控、热点网格等科技手段,提升监控预警能力和科学精zhun执法水平。
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黑白”通吃
“这不是一架普通的无人机,上面搭载了红外热成像仪,显示屏里红红绿绿的图像正是红外热像图,深浅不一的色块反映了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越亮的地方,表示温度越高。”刘少强操纵着无人机介绍道。此时,他两手紧握着遥控器,拇指推着手柄迅速来回切换,手背已冻得泛红。
因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dui零度,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热成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进行探测,*能将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
“我们会通过色块颜色对比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车间的温度,如果生产车间温度很高,而污染防治设施温度很低的话,*说明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开启,极有可能存在偷排问题。” 刘少强说。
“这台无人机使用不受空间和地理位置的局限,通过它能看到我们可能会错过的或完全无法看到的区域。它还可以全天24小时在厂区周围寻找热源,白天使用的话,特别适合进行暗查。”一同检查的执法人员郑超拿出另一架小型无人机备用。
“但我们用得更多的还是晚上,主要是由于夜间存在光线不足、路线不熟及企业生产与否情况不明等问题,具有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能让执法人员少跑冤枉路,精zhun定位正在生产的企业。”刘少强补充道。
科技执法与现场执法*配合
“热成像显示这里温度有些异常,将摄像头变焦,拉近了看看。”大约经过10分钟,刘少强突然将眼睛凑近到无人机遥控器上的显示屏前。
在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了3条橘黄色线条。“现在切换*高清摄像头,看看具体是什么。”话音未落,画面里已清晰显示出了3根横卧在屋顶上的烟道。“烟道怎么是断裂的?看起来像是废弃了,一会儿我们过去具体看看。”刘少强随即操纵无人机返航。
在驱车赶往远在大约1公里外的目标企业的途中,一同随行的执法人员徐文轩说:“这架热成像无人机还可以使用普通的高清摄像头,能一次查看到方圆好几公里内施工工地的苫盖情况,以及地面是否有明显的扬尘,绝dui‘快、准、稳’。”
大约5分钟后,执法人员进入了无人机锁定的企业——一家自行车厂进行执法检查。据这家企业负责人介绍,现在厂内单纯开展自行车组装业务,以前的生产线已全部拆除,楼顶的烟道目前的确已处于废弃状态,不涉及污染物排放。
“之前在检查宝坻区的一家企业时,企业负责人称废气由集气装置收集后,通过屋顶的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后来我们通过无人机查看发现,其屋顶管道未与废气处理设施连接,直接排放污染物,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所以刚刚一看到烟道异常,我们*提高了警惕。”徐文轩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着执法记录仪。
据执法总队支队负责人崔金鹏介绍,热成像无人机在查找夜间偷排企业方面,相较于用于白天的暗查、突击查,优势更为明显。“主要是夜间生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无光源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生产与否,而红外热像图可以直接凸显出高温生产区域,帮助执法人员在黑暗中快速找准目标,提高执法效率。
今年11月5日夜间,京津冀开展今年首ci秋冬季大气联合执法检查时,这台热成像无人机*已在静海区子牙园区上空完成首秀,15分钟内便在园区内100余家企业中找到了两家正在生产的企业,大大提升了夜间执法的精zhun度。
目前,天津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已配备近70架无人机。天津市执法总队现在正在着力探索实施无人机巡查巡控制度化管理,通过科技手段加大对敏感区域的巡查力度,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使用无人机的基础上,静海区生态环境部门还运用颗粒物激光雷达、走航车等立体监测设备作为环境执法的“侦察兵”、“先头部队”;北辰区打造“环保管家”服务项目,大力推进涉VOCs企业和铸造企业治污设施分表计电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科技已成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提升执法能力水平的新引擎。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