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气候专家*新研究表明,按照目前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来看,即使各国如约完成,也依然难以扭转“温室地球”风险增加的局势。
2015年的巴黎协定,似乎并没有完全匹配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需求。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持续升温带来的变化由慢*快,二氧化碳释放速度很可能会超出预估值。相较前工业化时期,全球气温上升1℃,如果进入“温室地球”阶段,差值*可能突破5℃。
尽管,研究和预测只是按照一定条件进行演变和推理的“未来结果”,上述理论也还停留在“*坏设想”的猜测阶段,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按照这个轨迹走。但是,其不失为一种预警,督促全球碳减排力度再上一个台阶。
“温室地球”推演敲响警钟
必须承认的是,全球气温普遍升高,人类活动是负主要责任的。尤其是现在正值炎夏,多地连连出现高温预警,普通人都能轻易感知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些浅层表象。足见,碳减排的需求有多么迫切。
据报道,欧盟方面已经准备“踩油门”,在碳减排计划上更进一步。按照欧盟能源专员Miguel Arias Ca?ete的说法,到2030年,减排目标或向上浮动5%,整个欧盟将有一半电力来源更换为可再生能源。
一些外媒消息甚*透露,有*要求减排目标提高到55%。虽然看上去很有挑战,但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核能、氢能、页岩气、可燃冰等清洁能源的多样化开发,确实为更高目标的实现增添了更多底气。
*少,对于超额完成碳减排目标的中国来说,还有更多商榷的余地。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中国*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宣布了“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的好消息。
蓝天保卫战下的碳减排
显然,在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履行全球碳减排责任的过程中,我国迎来良好开局,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碳减排,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持续发力下,可谓沾了不少的天时地利人和。作为蓝天保卫战,以及现下铺开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的重要环节,碳减排指标只升不降,执法力度与日俱增,层层加码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了显著回落。
形势是严峻的,道路是曲折的,而决心是坚定的,行动是雷霆的,在科学规划,统筹协防的前提下,大气污染治理成果也包括碳减排的一份。政策、市场,监测、整顿,执法、问责,牢牢锁定了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新蓝图。
碳交易编制减排“网”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启动的碳交易市场。在尝试、探索和试点之后,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逐步编织着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自启动以来,碳市场6年酝酿的成果进入了爆发期,市场热度不减。
虽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仍处于准备期,距离真正实现交易还需要两三年的过渡。但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更何况,诸如配额有偿分配、价格调控风险管理等机制的制定正在不断促进这张“网”的成熟。
统一的市场,巨大的减排空间,优化供需两侧联动减排的方向,均在稳步推行。《2018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预测,自2020年起,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为碳减排发挥*关重要的作用。不少专家都对此报以乐观的期待,认为碳市场的建立是碳减排的重要推手。
新能源汽车被推上风口
除此之外,我国在汽车尾气排放减量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传统燃油车在废气排放上的“贡献”早已成为环境保护关注的*,是以,多国明确下发了燃油车禁售令。
于近日举行的2018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上,中汽*数据资源*正式推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作为汽车保有量大国,我国一直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补贴到双积分制,从充电桩建设到动力电池回收,极尽所能。
评价方案将为强化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绿色发展命题再添砝码。业界专家认为,充分放大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优势,完善全周期评价体系,都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站在技术进步的时代风口上,加强碳减排力度,拉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思想共鸣,创新碰撞,才能挥洒出一幅属于碳减排的未来图景。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