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环保工作的展开,无论是政府环保部门、环保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大众,无不是热情高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可谓是过是“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随着*环保督察的持续推进,有的地方在进行环境整改时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不少地方政府在接到上面的任务后,简单粗暴的关停取缔企业,但是,工厂停工、企业停产,环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迎面而来。看来“一刀切”不仅治不好“带毒的GDP”,还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10月26日*27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工作座谈会。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表示,严格禁止“一刀切”,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李干杰表示,一些地方出现的环保“一刀切”问题,既损害了党和*形象和合法合规企业权益、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违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干扰,必须态度鲜明、坚决反对,严格禁止。
“是碰到过有些店不仅洗不了车,连大门都还不开。下车去看边上贴的通知才晓得,原来我经常来洗车的这家店因为无证经营、乱排污水被停业整改了。”有的群众抱怨到。
类似的还有,吃饭找不到地方,提着脏衣服找不到洗衣店……这些与民众息息相关的行业、企业、店家遭遇这场督察风暴的波及而关门大吉,的确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个别部门为了应对环保督察,对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一刀切”的整改方式,的确能够取得不小的成效,可也使得人心惶惶,影响民众日常生活不说,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其实,早在今年的4月份,新华社*发表了一则名为:环保管控不能"一刀切"的文章,其中*对环保督察的“一刀切”做法提出质疑。长时间以来,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不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思想。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让真正的污染治理工作背了一口“大黑锅”。所以,及时斩断这根“黑色藤蔓”,叫停“一锅乱炖”和“一刀切”的治理思路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相信,对于关闭或整改“散乱污”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众必然能够理解并支持,但污染治理更应该站在民众的立场,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避免一刀切,真正实现污染的*化治理。
其实,民众对环保的呼声越高,环保工作*越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对于长期污染环境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企业*该“一刀切”。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环保督察既是一次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的机遇,也是一次倒逼地方政府彻底整改环保问题、完善地方环保法规的契机。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