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停工限产”“一律关停”“先停再说”……曾几何时,“一刀切”行为在环保工作中滋生、蔓延,让企业或有苦难言、或怒不敢言,极大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煤化工行业的遭遇是其中的典型,同时也折射出其他行业的隐忧——合法合规企业反而难保权益,在部分从业者心中,甚*因此留下了“环保挫伤行业发展”的印象。
然而,环境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本应该是不可妥协的刚性要求,政府主动开展深度治理、依法依规排污也是其责任所在。造福于民的环保工作,怎*与行业站到了所谓的“对立面”?
不分青红皂白地简单“一刀切”,让环保工作背离初衷、部分企业遭遇误伤。有的地方政府平时不作为,遇到上级检查时突击乱作为,只能以停工限产应付了事;有的地区披着“环保”的外衣借题发挥,治理未能切合实际,难免出现连带打击的情况;还有的地区为图省事,既不分类指导,也不科学施策,让“*治污”沦为一句空话。这些“一刀切”现象,既给正常生产带来不便,也让环保背了黑锅,透支环保工作的公信力。
进一步究其背后,也是怠政、懒政、庸政的“一刀切”行为,人为导致环保与经济相对立,留下“环保冲击行业发展”的极大误解。
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环保监管工作,非但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反将推动效益与环境协同共进。“一刀切”的方式看似省事且见效快,实则没有真正达到治污目的,甚*违背法治原则。在此影响下,有时导致合规企业失去信心,花钱治污却依然受罚,谁还愿意再配合环保工作;有时造成超标企业心存余悸,治与不治反正一个样,凭侥幸也许*能过关;有时还会影响上下游产业,因停工限产带来原料供应紧张、产品价格上升等情况,波及其他企业。这样的“人为对立”,实际是从过去“纵容”排污走向了“扭曲”环保的另一极端,为环保工作埋下极大隐患。
谨防不合理的“一刀切”行为的同时,也要警惕给正常环保工作“泼脏水”的现象。由于历史欠账过多,我们的环境治理要打持久战,并非一蹴而*即可扭转局面。而在此过程中,因治污投入不到位、治理方法不完善、意识认识有偏差等因素,有些企业一时间未做好准备,从而难以适应,感到迷茫、唐突甚*产生抵触情绪,由此产生“环保影响发展”的错觉。有专家指出,类似过程不是我国**,欧洲、美国等*的环境治理也曾经此阵痛。这时候,*需治污双方充分沟通,逐步走上良性治理的道路。
发展是硬道理,但置环境保护于不顾的“发展”*是没道理;环保为硬要求,但打着“治污”旗号的乱作为也不符合要求。无论从煤化工企业的眼前利益,还是从煤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环保都不是*发展的“坎儿”。相反,不管是煤化工还是其他行业,只有将环保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获得可持续且公平、公正的长足发展。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