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与日俱增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全球能源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能源产业正在朝清洁低碳、安全*的方向转型。记者日前从*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获悉,《全国“十三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征求各方意见,近期有望公布。这将是我国*出台地热发展五年规划,地热开发利用料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市场需求大,具备广泛推广利用的条件,地热供暖前景尤其广阔。”据参与《规划》编制的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介绍,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近5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6亿平方米,*在京津冀鲁豫陕晋等地区开展供暖,在长江流域等地区开展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届时可替代标煤约7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
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统计,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每年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中深层地热能中的中低温地热资源量相当于13700亿吨标准煤,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为8466兆瓦;干热岩(3*10公里内)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现正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实现对地热的直接利用,我国一直是地热能产出利用量*大的*。刘金侠说,因我国常规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埋深在200*3000米,中低温传导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部沉积盆地,中低温对流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所以地热供暖成为*主要的利用方式。
另外,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检验,地热供暖技术也获得了突破和完善。
河北雄县被称为“无烟城”,经过中石化新星公司7年的建设,已建成供暖能力385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覆盖了95%以上的城区,惠及人口近8.9万人,既清洁又经济,获得广泛认可,雄县也成为我国地热供暖的试验田和推广复制的范本。
*能源局在2014年全国*地热工作会议上*表示,“雄县模式”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可推广、可复制。
“复制‘雄县模式’的关键在于,政府理念的推广应*于经济理念的推广。”新星公司所属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蒙辉一直负责雄县地热供暖工作,他总结“雄县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四个统一”:统一政策,由政府统一制定地热勘探、开发、运行维护、暖费贴费收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统一管理,成立地热管理办公室,对地热能的综合利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编制的地热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统一开发,授予新星公司地热资源开发特许经营权,进行整体开发。
运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陈蒙辉介绍,“地热资源勘探、评价、钻井成井、尾水回灌、梯级利用,新星公司在地热供暖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
“雄县多年经验证明,通过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取热不取水,地热开采过程也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用地热能解决区域供暖的经验可以复制。”刘金侠说。
以“雄县模式”为引领,新星公司已在河北省15个市(县)区发展地热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份,地热供暖能力达到4000万平方米,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的40%,成为全国常规地热开发利用规模*大的企业,年可替代标煤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大量燃煤消费已成备受诟病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因。据悉,这次《规划》对京津冀地区的规划篇幅占到将近三分之一。
据刘金侠透露,在此次《规划》的编制中,地方对地热供暖的需求很大,长江经济带、珠江流域都有地热供暖制冷规划。“南方地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暖区,在供暖上无法集中上锅炉、热电,而分散式地热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小区*可以上一个设备站,热源可以因资源禀赋而定,常规地热、水源热泵都可以,解决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都没有问题。”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