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呵护青山绿水,共创美好生活

新闻动态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环保产业发展的6个方向

2019-01-03 14:24:03 阅读:350
转载自: 作者:

本文介绍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六个方向,包括工业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等等。

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

2013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发布。“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本遵循,以“大气十条”和生态环境部的总体部署为攻坚*, 各地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改善明显, 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领域结构也得到优化。与2013 年相比,2017 年全国74 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约三成,酸雨面积下降*20 年前的水平;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9.6%,北京PM2.5 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 微克降*58 微克。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治理难度也逐渐加大。从区域看,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差的地区,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东5 省市优良天气比例不足60%,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更为严重。2018 年7 月9-22 日,生态环境部的200 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 城市、377 个县(市、区)开展第三轮次督查, 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330 个。2018 年7 月11 日, 2018-2019 年蓝天保卫战*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的200 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6 个县(市、区)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29 个。8 月23 日, 对汾渭平原95 个县( 市、区) 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06 个;问题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未安装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VOCs 整治不到位、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露天矿山未落实减尘抑尘措施、建筑工地扬尘和物料堆场扬尘治理措施未落实等。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已经印发。要认真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区域为*,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施策,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大气污染攻坚战的目标是,经过3 年的努力, 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202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 年下降15% 以上;PM2.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 年下降18% 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 年下降25% 以上。

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线,环境保护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产业,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感及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等。由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会要求政府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标准,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责任,公众也在不断改进生活方式。企业是环保产业发展主体,在生产和服务中承担社会责任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环保产品和服务形成了需求。政府通过制定环境标准,颁布有关法规, 形成环保产业发展的法规强制和政策驱动,从而形成了环保产业发展的政府促进、企业行动和公众参与的良性循环。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和环保产业发展*: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大气治理*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化服务公司。

三、环保产业的发展有以下*

1.先满足工业污染深化治理的需求

*治理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物(VOCs);*行业包括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此外物料( 含废渣) 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也需要深度治理。从空间看,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是政策*; 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的污染物集中整治, 为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了需求。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整改等,也有市场。

2.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产业需求

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产业需求有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淘汰老旧车辆、新车监测等。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区域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区域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等,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销售市场。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是配套设施的建设范围。淘汰老旧燃气车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是汽车拆解业的关注*。

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超标排放机动车的生产和进口企业、注册登记地、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运输企业等的溯源和全链条监管等,为汽车排放监测、维修和系统建设提出了需求;定期更换出租车三元催化装置等,为相应产品提出了需求。*区域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 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餐饮油烟治理,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 配备*治污设施,使VOCs 治理成为环保产业中的新动能。

3.实施防风固沙、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扬尘综合治理工程

*将*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露天矿山,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 以及矸石山治理。*区域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渣土运输车要密闭。

4.环境监测监控和能力建设

*将加强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新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降尘量监测; *区域各城市和其他臭氧污染严重的城市,开展VOCs 监测。*区域建设*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大气光化学监测网以及大气环境天地空大型立体综合观测网。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实现遥感监测网络、定期排放检验机构*—省—市三级联网。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高架源,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 排放*源,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成立*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区域性*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健全环境监测传递溯源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物质研制,实施“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严厉惩处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的,监测机构运行维护不到位及篡改、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追究责任。

5.清洁供热产业成为新的热点

近年来,针对供热期的大气环境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等政策导向,为清洁供热企业带来机遇。*明确了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以确保安全、清洁、*取暖。其中,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的散煤治理, 以及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放在了*位置。与此对应,热源多元化、电网改造、*节能供热设施等需求大增,以满足“煤改电”、“煤改气”的需求,政府也将在建设用地上给予相关政策优惠。据估计,清洁供热产业的规模在万亿左右。

6.节能产品和服务产业仍将延续快速发展势头

满足大气污染防治需求,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绿色建筑, 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等,这些都是节能产品和服务的方向。同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等目标导向下, 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将得到优化,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也因地制宜得到发展。

上一篇: 生态环境部通报7起典型案例问责情况
下一篇: 国务院批复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