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呵护青山绿水,共创美好生活

新闻动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2019-01-19 14:35:37 阅读:290
转载自: 作者:

      作为*原始的人类生产活动——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密切,基本上每个*的大多数用地都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对自然保护提出了很大挑战。从农耕社会到工业化社会,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停地反思,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何让地球成为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

  荷兰国土面积不大,可用耕地十分有限,但农业却高度发达,比重占到国民收入和*业的近10%。与此同时,荷兰的自然环境也很好,素有“欧洲花园”的美称。针对荷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的成果,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荷兰莱顿大学执行院长、科学委员会主席雪勇(Geert de Snoo),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成立于1575年的莱顿大学是欧洲**的大学之一, 也是荷兰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在基础科学和生物科学研究方面有很大成*。雪勇教授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方面颇有建树。

  荷兰是*上*大的奶酪生产国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上一半以上种薯贸易从这里输出,荷兰鲜花也长期占据着国际花卉市场出口的半壁江山。一个小国却有如此高的农牧业生产能力,这绝非偶然。雪勇表示,考虑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荷兰对农业生产和自然保护区进行集约管理和*监控,用好每一寸土地才能发展农业,但是光用地而不保护是行不通的。

  从*次工业革命开始,随着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步步加深,各国开始尝试设立自然保护区。简单来说,*是把地“圈起来”。雪勇介绍,20世纪开始,荷兰也设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包括对一些湖泊和沼泽的保护。为了防止农业生产带来的破坏,防止湿地的干涸和退化,政府对保护区内的湿地进行了保护和管理,努力“使它们保持原样”。但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渐发展变化,现在,大家开始认为应减少人为的干预,注重发挥自然本身的自我修复功能并保持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我们在保护区外的生产活动与保护区内一切都息息相关,*像我们不能简单把北极‘圈起来’来保护北极熊一样。”

  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条件都不尽相同,但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却大同小异。雪勇表示,我们享受的食物、空气等等一切东西都来自自然,在不同的生活空间,城市也好,乡村也好,人们都希望有花花草草、有大树小树,这一点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没什么区别。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各国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合作。欧洲*有很多相对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普通民众可以和保护区里的动植物密切互动。这种“沉浸式”环保行为主要是从非洲学来的,因为大家意识到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保护都需要当地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重视起来。环保不仅仅是政府和各类社会团体的责任,全民参与其中才是生态环境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在发展集约化农业的同时,做好农业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非常重要。而且,眼光不要只盯着几种物种,而要有大局思维,着眼于整个自然生态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大自然可以给我们创造很多惊喜。

  雪勇介绍说,近五个世纪以来,莱顿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是各个领域无数专家一点点努力的结果。在生命科学领域,除了专注自然之外,莱顿大学还致力于研制和更新*,帮助人类更加有效地对抗疾病。从*分子到成品*,再到进入人体,进而惠及全体国民,这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想要尽可能让所有人从中受益,*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科研机构、*、患者、志愿者都要密切合作。“制药”不仅仅是*研发那么简单,还包括对人体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因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课题面前,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很有必要。

  雪勇还表示,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信息科技在生物生态研究中也越来越重要。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类可以在促进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更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危废处理行业,怎么突然间就火了?
下一篇: 让生态环境资源账成为硬账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