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呵护青山绿水,共创美好生活

新闻动态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2019-02-11 11:27:10 阅读:290
转载自: 作者: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做好2019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进行了要求和部署,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的全过程做出了具体规定。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通知》印发的背景意义、《通知》的整体思路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明确各地高度重视环境风险管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问:《通知》印发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还将举办*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园艺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国务院安委会对整体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做好环境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通知》是落实有关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明确各地高度重视环境风险管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问:《通知》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答:《通知》既继续坚持了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对的“五个*时间”“三个不放过”等好做法,又融入了在实践中探索的以时间换空间的“南阳思路”;还吸取了以往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的经验,结合应急工作发展需要,规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在拓宽信息渠道、完善事件会商机制、量化信息公开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通知》全篇贯穿了“严、真、细、实、快”的工作要求。


重特大或者敏感事件,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共分为七个部分:


一是前言部分,主要说明了《通知》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各地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二是对环境风险管控工作的要求和指导。《通知》对当前环境风险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督促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当地实际,有*地做好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努力通过源头防控切实避免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三是对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应急值守一直是环境应急工作的前哨,是应急工作的基础。《通知》要求各地继续做好领导“AB”角带班和24小时值守,进一步明确应急值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并按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和通报。此外,还针对目前信息获取主要依靠信息报告或调度、渠道较为单一、因信息滞后造成后续工作比较被动的情况,指导各地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好舆情监测分析、12369电话和双微举报等信息源,并加强与交通和应急部门沟通,获得有关部门支持。


四是对突发环境事件会商机制的要求。环境应急工作具有涉及环境要素多、过程复杂、综合性强、时效要求高等突出特点,做好相关工作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需要借助专家的力量,*研判,指导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科学做好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会商机制是一个创新的工作方法,也必将是今后事件应对处置的一个重要手段。《通知》中对会商机制建立、运行和工作任务等内容进行了指导。


五是对现场处置工作的要求。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对现场处置工作要求更高。实践证明,赶赴事件现场时间越早越有利,事件控制*可能会越好。当遇到重特大或者敏感等事件时,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当*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通知》对现场处置工作提出了整体要求,说明了*终目标是确保事件损失降到*低程度。此外,强调了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做好该项工作。


六是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公众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非常关心。因此,信息公开越早,小道消息、负面消息越少,舆情越平稳。《通知》要求各地及时主动地,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渠道,客观、公正、**公开事件信息,积极回应民众关切。此外,还根据中宣部的有关要求,提出了事发地政府等要在“重特大或者敏感事件,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量化要求。


七是对事后管理工作的要求。事件结束后开展的调查评估和总结,是落实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人员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措施、提升日常管理水平的关键抓手。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对调查评估等工作有明确要求。《通知》中再次强调了有关要求,督促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


问:《通知》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通知》*后部分是保障措施,要求各地狠抓责任落实,生态环境部将结合应急值守、现场处置、事件调查等工作,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严重的,将责成当地政府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文章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河北着力提高环境立法质量
下一篇: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