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否处理自身产生的危废?
假如某某公司每个月危废固废产生量为3吨,该公司采购小型处理设备/减量设备(该设备各项排放均可达标)。该公司仅利用这款小型的设备处理/减量其自身所产生的危废固废,不接收处理其他公司所产生危废固废,那么该公司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如合法,该公司是否需向相关环保单位报备?或者需要办哪些手续呢?PS:个人认为,小规模产废企业本身如有完全处理或者减量危废固废的设备,且该设备处理过程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可自行处理/减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少危废处理*的处理压力,也可避免危废运输过程中泄露的风险。
答复内容:
鼓励你司采用合法设施利用处置自身产生的固体废物,实现源头减量。有关该项目配套危废处理处置设施如何办理环评手续问题,若该项目尚未开展竣工环保验收,且建设危废处理处置设施未导致主体工程发生重大变动,可纳入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若项目已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可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开展环评。
企业实际危废超过环评量的50%-120%,项目是否可以纳入验收?
某验收项目,通过危险废物统计发现废气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量超过环评量的50%-120%,是否可以根据苏环办[2015]256号文,判定不属于重大变动,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答复:苏环办[2015]256号文件明确,由于污染防治措施的工艺调整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因此建议对该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工艺进行详细核实,如果涉及工艺调整导致废活性炭量增加的,应当属于重大变动。反之,如果不涉及工艺调整,主要因为环评文件估算量有误差的,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变动分析》进行必要的说明,可以纳入验收管理。
环评危废量与实际产生量严重不符时怎么办?
某公司是在环保*基地生产的电镀企业,因环评危废量与实际危废产生量严重不符,该如何解决。现非常多企业的环评报告分析的危险废物产生量非常大,实际在生产过程中确实只有环评的十分之一不到。环评报告分析错误的原因例如:电镀行业来说,环评报告分析的危废量主要根据电镀槽液的更换频次来计算,但目前电镀企业的电镀槽原液基本是通过过滤去除杂质,不会进行更换(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所以危废产生量大大减少。
但目前监察人员到厂检查都是按照环评报告来执行,每次都说我们产生的危废量太少了,请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续来明确企业的危废产生情况呢?
回答:建议结合企业实际原辅材料使用与消耗量量、产品方案、工艺方案等,重新核算项目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如该项目未验收,则纳入验收环节解决;如该项目已验收,则在清洁生产审核或者排污许可证核发过程中予以解决。
对实际产生的危废属性、种类、产生量等与环评不符时如何处理?
对实际产生的危险废物属性、种类、产生量、贮存设施等与环评不一致的情形,应如何处理?
已通过环评审批尚未验收的项目,按照《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危险废物名录》等进行自查,对实际产生的危险废物属性、种类、产生量、贮存设施等与环评不一致的情形,可咨询有权审批部门,属于重大变动的,重新报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按照《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环评管理的通知》(苏环办〔2015〕256号)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变动环境影响分析》,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参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字[2019]222号)
环评中未写废机油,实际产生的废机油可否纳入验收范围?
本公司主要从事丝印加工机箱外壳、网通类及电源类外壳、汽车散热系统类外壳和小五金类外壳的加工生产,项目机制加工工序中的生产设备为*运行正常和加强机械润滑*,故需添加机油,机油为外购。机油在设备运行过程过会损耗和变质,需定期添加和更换。更换下来的废机油应属于*规定的危险废物,但在环评中并未对此分析。废机油并非是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未使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环保措施发生变化;且废机油产生在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期间,故想一同签订工业废物处理服务合同,并将废机油暂存在危废房内收集后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问:废机油是否可以纳入本次验收范围内?
答复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处置,可纳入验收范围内。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