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呵护青山绿水,共创美好生活

新闻动态

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第一批典型案例,都与“水”有关

2023-12-06 09:01:10 阅读:387

唐山坤茂数字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唐山坤茂数字科技  坤茂数字科技  坤茂 废旧信息  废旧物资  五轮科技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一批典型案例,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12月1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督察组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现对第一批5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集中公开通报。

 

  通过这批典型案例,也能看出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相比第二轮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环保圈”试着为读者进行分析。

 

  1、通报典型案例 比以前更快了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变化之一就是“比以前更快了”。

 

  公开资料显示,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11月21日全面启动的。

 

  通报第一批典型案例,则是12月1日,距离督察启动正好间隔10天。

 

  再看看之前第二轮督察时的情况。2019年7月10日,第二轮第一批督察启动。通报第一批典型案例则要到2019年8月9日,中间间隔了1个月左右。

 

  即使到了第二轮督察末期。2022年3月22日,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2022年4月6日,第一次通报典型案例。中间也间隔了15天的时间。

 

  从之前的间隔1个月,到15天,再到现在间隔只有10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从启动到通报典型案例,速度明显加快。

 

  从媒体报道中,也能看出督察组的“雷厉风行”。第一财经记者参加了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在福建的跟组采访,他们于21日当晚赶到福州的驻地。11月22日下午,督察动员会在福州召开。到了23日中午12时许,正在吃饭的记者就接到通知,下午要跟组去现场,需要收拾行李、退房、购票。

 

  从入驻,到召开动员会,再到去现场,只用了3天时间,几乎是马不停蹄。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动作为何如此之快?与前期准备更充分有关。

 

  2022年7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经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时,就有记者提问,“为什么有一些问题地方发现不了,而督察进驻一个月就能发现这么多问题?”中央环保督察是如何发现这些问题的?

 

  翟青表示,每次中央环保督察下去,督察组其实都“做足了功课”。督察进驻虽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但是准备工作往往就有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

 

  在进驻前夕,督察人员会从日常掌握情况中梳理线索,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同时,还会开展大范围的暗查暗访,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

 

  在此基础上,在督察进驻前夕会形成进驻工作手册,每份手册都至少有40—50页,基本上都是问题线索,有的甚至已经提前进行了取样和影像取证。

 

  正是这些前期准备,为查实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翟青的回答可以看出,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虽然公开信息是11月21日才启动的,实际上前期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甚至半年”之前就开始了,这也是为什么督察组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就通报第一批典型案例的原因。

 

  这意味着,地方如果想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不能只靠督察进驻期间那一个月“临时抱佛脚”,而是应该从日常工作中就注意到环保的方方面面,“功夫在平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督察组检查。

 

  2、既有老问题 也有新问题

 

  除了速度比以前快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关注重点也有所变化。

 

  之前第三轮督察启动时,“环保圈”就曾经分析过第三轮督察的3个新重点,分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相关链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好多新变化啊!)。

 

  不过,这次通报的典型案例中,环境基础设施问题并未提及。

 

  这次通报的5个典型案例分别是:

 

  ·典型案例丨福建省漳州市海洋保护不力 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典型案例丨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

 

  ·典型案例丨海南省一些地方红树林保护不力 侵占破坏问题仍然多发

 

  ·典型案例丨甘肃省张掖市违规取水问题突出 加剧生态退化风险

 

  ·典型案例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无序扩张 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

 

  从标题就能看出来,5个案例几乎都与生态有关,而像之前第一、第二轮督察时经常出现的那种“污水直排、垃圾乱放”的案例已经没有了。

 

  这一变化说明,经历了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是进步很大的,最起码那种简单粗暴的“低级失误”已经少多了。

 

  比如青海,第二轮督察时通报的典型案例是“青海欣固公司沥青项目违法投产 严重污染环境”和“青海海北州部分垃圾填埋场设置暗管渗滤液直排环境”,主要是环境污染类的。而这一轮,则变成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无序扩张 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则属于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新问题了。

 

  不过,也有重复犯错的,比如福建和海南。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时,就通报过“海南澄迈县肆意围填海、破坏红树林”。到了第三轮,海南的问题又是“一些地方红树林保护不力 侵占破坏问题仍然多发”。


       两轮发现的问题,都是红树林保护不力的。

 

  还有福建。第二轮时就通报过“福清市江阴港城经济区治污不力 周边部分海域水质严重恶化”。到了这一轮,又发现“漳州市海洋保护不力 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海洋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总体来看,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既开始关注生态退化等新问题,也没有忘了红树林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等老问题。

 

  这就要求地方在做好第二轮督察老问题整改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关注到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双碳等新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检查。

 

  3、5个典型案例 都与“水”有关

 

  前面说过,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中,环境基础设施问题暂时没有上榜。

 

  但没有上榜,不代表没有关注。根据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环境基础设施问题也曾受到过督察组的关注。

 

  在兰州,丰泉垃圾处理厂和兰州市污泥处置厂就因为“处置厂异味大、污泥运输影响居民生活”等问题,成了附近居民投诉的热点。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在接到信访举报后,转办给了地方。随后,兰州市住建局组织兰州市污水处理监管中心、兰州市建投公司现场研判,对污泥处理厂产生臭味的原因进行分析,初步判定九州大道城市垃圾车和污泥运输车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臭味,影响江南明珠小区周边环境。

 

  很快,相关整改措施就已制定。针对可能产生臭味的污泥拉运和处置环节,兰州市首先将尽量降低污泥出厂含水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生量。同时严格做到污泥密闭拉运,车辆出厂前加强冲洗。对拉运过程中出现臭味外溢、车身污浊等问题的拉运车辆进行处罚,杜绝拉运过程中产生臭味。

 

  除了这些直接与环境基础设施有关的问题,这次通报的典型案例还透露出一些新信号。

 

  比如,第一批5个典型案例,全部都与“水”有关。

 

  甘肃和青海的问题,是“违规取用水”“违规开采地下水”。河南的问题,是违规“挖湖造景”。而海南与福建的问题,则是违规用海、违法填海等。

 

  《中国环境报》分析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对实现全要素国土空间治理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从山顶到海洋”,意味着要以入海河流为重点,统筹实施流域治理和海域治理。

 

  5个典型案例聚焦“水”的问题,聚焦黄河大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因此,各省要以此次督察通报为警示,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做好督察整改工作。

 

  大家知道,随着“双碳”时代的到来,环保产业的理念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思路正在转变,资源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概念逐渐兴起。

 

  5个督察典型案例全部与“水”有关,说明当下水资源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并且受到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高度重视。而这,也为环保产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通报,代表着未来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如果污水处理企业能够看到其中的商机,做好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把水污染变成水资源,就能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痛点。

 

  类似这样的商机,在以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过程中,已经数不胜数。

 

  从这一点上讲,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5个典型案例,虽然看起与环保产业无关,实则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希望广大环保企业能够密切关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新动向,把握其中趋势与商机,实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上一篇: CO2温室效应会随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增强
下一篇: 注意!12月起这些环保规范和标准正式实施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