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唐山坤茂数字科技 坤茂数字科技 坤茂 废旧信息 废旧物资 五轮科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构建噪声烦恼度智能监测网络,首次将“烦恼度”指标引入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设备。此举以40个自动监测子站为依托,融合心理声学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推动噪声治理目标从单纯的“降分贝”转向更深层次的“减烦恼”。在笔者看来,此举不仅是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也是噪声治理更为精细化、科学化的体现。
传统噪声治理常面临这样的尴尬:监测结果均显示达标,但仍屡屡被群众投诉。究其原因,一方面,噪声对人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夜班工作者与抚育婴幼儿的家庭对夜间噪声的容忍度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现行监测方法要求对环境声音连续测量20分钟并取平均值,即使最终结果达标,但若在某个瞬间突发高强度噪声仍会让人感受到强烈不适。比如安静的夜间砰的一声巨响,也足以让人从睡梦中惊醒,久久难以平静。因此判断噪声污染程度,仅靠分贝数这单一维度远远不够,还有必要结合人们的切身感受。
深圳创新引入的“烦恼度”监测指标,正是从心理声学出发,完善噪声监测的科学举措。噪声监测不再局限于单调的分贝数,而是综合考量噪声的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波动度等心理声学参数,让噪声对人的感受、影响得以真实反映。
此外,引入的“烦恼度”监测指标还可以为下一步精准治理噪声污染指引方向。有了精准的噪声“标尺”,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噪声源、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等的“烦恼度”差异,量身定制差异化的降噪策略。对“烦恼度”较高的地区,针对主要噪声源的特点精准治理,既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又能降低噪声治理的社会成本。
当然,“烦恼度”这一全新指标的引入,必然对现有噪声治理体系提出全方位升级的新要求。深圳要尽快对相关执法依据、管理流程等进行系统梳理,使后续各项工作与监测指标调整有效衔接。同时,要及时宣传新的噪声评判依据,让更多企业和市民了解“烦恼度”这一新的噪声监测指标,对下一步的精准治理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配合。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深圳以“烦恼度”为突破的噪声治理创新,正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注解。作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此举无疑为饱受“达标扰民”困境困扰的众多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当然,各地在推广借鉴这一方式时也需注重因地制宜。不同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工业、交通、施工、生活等)、人口结构、气候条件(开窗通风时长影响噪声感受)乃至文化习惯都存在差异,“烦恼度”模型的参数和应用策略需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优化调整。
噪声污染作为当前城市居民反映强烈、普遍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之一,也检验着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希望更多地方能够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制度的温度与管理的精度,让更多市民能够安享宁静与幸福。
特别申明:“坤茂信息”所推送资讯均来源于环保行业各新闻平台,由[坤茂信息]整理编辑,非商业用途,目的在于传递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坤茂信息】做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