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构建噪声烦恼度智能监测网络,首次将“烦恼度”指标引入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设备。此举以40个自动监测子站为依托,融合心理声学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推动噪声治理目标从单纯的“降分贝”转向更深层次的“减烦恼”。在笔者看来,此举不仅是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也是噪声治理更为精细化、科学化的体现。传统噪声治理常面临这样的尴尬:监测结果均显示达标,但仍屡屡被群众投诉。究其原因,一方面,噪声对人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夜班工作者与抚育婴幼儿的家庭对夜间噪声的容忍度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现行监测方法要求对环境声音连续测量20分钟并取平均值,即使